摘要:从2016年3月开始,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举行了我国首次有售电商参与的集中竞价,当月成交电量10.5亿千瓦时,平均价差-0.12555元/千瓦时。 ...
即将开展民营售电公司注册,有望年内开展业务
这些创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了燃煤电厂宽负荷安全高效清洁运行。电力生产方式创新电力生产方式的创新也很重要,如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煤炭热解发电新工艺、发电与循环经济相结合等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是以省平衡、就地消纳为主,尤其当前电力供大于求,部分购电地区严格限制外购电规模,人为设置壁垒的现象非常突出。尽管外送电更加经济,受电地区用户也有购电意愿,但大部分地区都没有放开相关市场外购电的选择权,相关主体无法参与到跨省跨区的交易当中。由于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电力调度会有所倾斜。因为富余,导致发电企业的利益诉求更加复杂,更加迫切。今年一季度,交易电量达218亿千瓦时,占电网售电量的58%。
内蒙古电力交易中心主任李平均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壁垒严格制约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华中、华东区域总体而言,我国华东、华中地区风电装机容量不大。
西北区域西北地区是我国风电较为集中的地区,其中新疆、甘肃、宁夏已经被国家能源局列为风电投资红色预警地区。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信委等。截至目前,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的省份,华北占据两个,内蒙古自治区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606万千瓦,不仅在华北区域,在全国也居于首位。2017年初以来,我国持续受到弃风压力的风电市场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转,国家能源局去年发布的一系列风电消纳政策已经发挥积极作用,我国风电行业大规模的弃风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风电累计并网容量以及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与去年同期相比,华中地区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普遍呈现上升状态,而华东地区则相反普遍处于下降状态。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预计,华北地区风电消纳压力,短期依然存在。
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预计,2017年春季,由于处于采暖期,热电联产机组对风电挤出效应明显,这也是造成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春季两季,弃风严重的主要原因。另外,与去年同期相比,四川、重庆、江西、湖北、湖南、福建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有一定的上升,其中四川、福建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为224小时、62小时,江苏、浙江下滑幅度较大,分别为105小时、120小时。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跟踪数据显示,2017年春季,华北地区新增并网容量增速有下滑趋势,仅河北省新增并网容量为30万千瓦,高于去年同期20.4万千瓦,其余省份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特别是山东省下滑幅度最高,新增并网容量为14万千瓦,低于去年同期12万千瓦。从风电利用小时数上看,华北地区除山东、河北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升,内蒙古与去年同期持平以外,其余省(自治区、直辖市)依然处于下滑区间。
截至目前,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风电装机容量并不大,仅为696万千瓦、505万千瓦、565万千瓦。值得指出的是,青海、陕西等区域,近年来风电并网容量不断上升,其利用小时数却不断下滑,特别是青海省,在内部消纳不足,外送通道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未来弃风情况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其余省份均处于下滑区间,其中安徽省下滑最为严重,其风电新增并网容量为1万千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7万千瓦。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跟踪数据显示,2017年春季,与去年同期相比,该地区风电新增并网容量仅有河南、江西、湖北、重庆、浙江呈现增长趋势,其新增并网容量分别为32万千瓦、22万千瓦、15万千瓦、5万千瓦、2万千瓦,增长幅度分别为27万千瓦、6万千瓦、4万千瓦、5万千瓦、1万千瓦。
从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上看,南方区域增长幅度居于全国首位,其中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分别增长186小时、206小时、83小时、94小时。河北居于华北地区第二位,全国第四位,装机容量达到1164万千瓦。
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分析显示,南方区域特别是云南地区,依然存在弃风压力,但是昆明电力交易中心、贵州电力交易中心以及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对于风电交易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这为南方区域风电消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跟踪数据显示,2017年春季,西北地区青海、陕西、新疆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出现大幅度增长。
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352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达到1.51亿千瓦,累计并网容量同比增长13%。春季,内蒙古地区依然处于供暖期,受到热电联产机组影响,风电消纳压力较大。风电弃风电量135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减少57亿千瓦时。东北区域东北地区是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较大的区域之一,除了辽宁省,其余两省均被国家能源局列为风电投资红色预警地区。河北、山东地区,由于处于高负荷区,随着迎峰度夏的来临,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有望得到进一步上升。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分析显示,2017年初以来,我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增长区域已经从我国一类风区向二类风区转移。
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分析显示,华东、华中区域是未来我国风电发展的重要区域,特别是随着低风速风机技术的不断完善,为华东、华中地区低风速风电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随着迎峰度夏到来,该地区风电利用小时数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但是,由于该地区发电侧冗余的现状将长期存在,未来风电消纳问题可能会逐步显现。第一季度,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468小时,同比增加46小时。
从风电平均利用小时上看,华中地区风电运行状况优于华东地区。未来,由于采暖期的结束,该地区的风电利用小时数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华北区域华北地区是我国风电最为集中的地区,且内蒙古地区已经被国家能源局列为风电投资红色预警地区数字化是一个不能再热的话题,两位在电力行业都工作过几十年,怎么看待电力行业中的数字化变革?杨丹:对于电力企业的产业升级来说,数字化变得越来越重要。杨丹:大唐是GE发电重要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之一,我们之间的合作是全方位的。吕庭彦:发电数字化的核心是发电企业的数字化。
GE致力于同中国领军企业建立可持续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帮助电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并在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大背景下携手在国际市场取得成功。其次是有针对性地打造智慧发电典范,规模复制到集团及分公司层面,真正实现集团、分公司层面的信息实时共享和辅助决策。
我们希望能够把握这一机遇,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和发展。全速数字化的战略下,智慧发电是我们在发电企业数字化转型大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吕庭彦:不错,数字化可以管理并挖掘机组现有潜力,连接人、数据和机器设备,大幅度提高发电效率和机组可靠性,从而帮助发电企业降本增效,增强核心竞争力。那么智慧发电实施中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又面临怎样的挑战?杨丹:关于智慧发电的实施,我们有一个两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多个有代表性的电厂进行试点。
我相信,智慧发电有机会使发电行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可以说发电数字化对于中国电力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化的迅猛发展对电力行业带来哪些新的挑战和冲击?吕庭彦:目前,从发电集团来看,电力行业当前面临着外部电力市场化改革、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更为严格的环保要求等方面的压力。作为能语丹思的开篇,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大唐集团总经理助理吕庭彦先生和杨丹女士进行一场智慧的对话。
杨丹:确实,面对这些新的挑战,国家一直在强调数字化电厂,智慧发电的概念也由此应运而生。在中国,火力发电是主要的发电形式。
据估计,如果每个电厂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可以提高1%的效益,从整个生命周期来说电厂的收益就能够增加3.5亿元。再者,发电集团管理上亿的装机设备、数百个电厂,管理范围覆盖全国不同区域市场和用电客户,管理难度大,需要统一的云平台来协调管控。
我们如何通过新的技术和数字化的手段降低污染排放,实现发电企业利润的平方式增长,是智慧发电要达到的目的之一,也是面临的挑战。面对智慧发电的未来和电力行业的转型,大唐和GE有什么共同愿景和责任?吕庭彦:在过去的20年,特别是十三五以来,信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中国发电数字化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